中医养生知识:这些常见中药材有哪些妙用?
作者:佚名|分类:人群养生|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7-20
中医认为,枸杞性平,味甘,有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枸杞富含多糖、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疲劳、增强免疫等作用。
枸杞的用法最常见的是泡水饮用。取适量(一般10-20克)枸杞子,用温水冲泡,静置数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以加入粥、汤中,比如煮粥时加入少许枸杞,不仅增加风味,还能补充营养。对于长时间用眼、眼睛疲劳的人群,枸杞具有一定的明目作用,但不宜过量,每天一把左右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枸杞性偏温热,体质偏热或有上火症状的人应适量食用,避免引起口腔溃疡或咽喉不适。此外,孕妇和脾胃虚弱者也应咨询医生后再食用。
人参是中药中的瑰宝,被誉为“百草之王”。它性温,味甘,具有极强的补气养血、提神抗疲劳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人参含有人参皂苷、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肿瘤等多重作用。

人参的用法多样,可以泡水、煮汤、炖肉,也可以切片泡酒。常见的做法是将人参切片,加入开水冲泡,类似于泡茶,日常饮用。也可以用人参炖鸡、煲汤,既美味又补身。值得一提的是,建议用量不宜过多,一般每日5-10克即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体质偏热、容易上火、血压偏高的人应慎用人参,以免引起身体不适。此外,孕妇、儿童和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

黄芪,又名“黄耆”,为豆科植物黄芪的根部。中医认为,黄芪性温,味甘、微苦,有补气固表、升阳举陷、增强免疫的作用。现代研究显示,黄芪含有多糖、黄酮、皂苷等成分,能提升免疫功能、抗病毒、抗炎。

日常中,黄芪常用来煮水或加入汤中。取适量(一般10-30克)黄芪,用水煎煮,熬成汤或饮料。坚持饮用一段时间,可以增强体质,减少感冒发生。特别适合体虚、易感冒、容易疲惫的人群。
不过,黄芪性偏温,体内有实热或阴虚火旺者应慎用。此外,孕妇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当归是最具代表性的补血药材之一,性温,味甘、苦,有补血调经、润燥止痛的功效。在中医中,常用当归炖肉、煮汤,也可以泡水喝。 当归富含多种有机酸、挥发油、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虚的作用。对于女性月经不调、贫血、产后恢复等有明显帮助。

使用时,建议每次用量在10-15克左右,煮汤或炖肉时加入即可。孕妇和血热体质者应避免大量使用,以免引起月经量过多或上火。
姜,尤其是生姜,是中药界的“常青树”。它性温,味辛,有驱寒暖胃、促进血液循环、解表散寒的作用。中医认为,姜能温中散寒,止呕,缓解感冒初期的症状。
日常生活中,姜可以用来泡水、炒菜或煮汤。用姜泡水,不仅能暖胃,还能缓解感冒、咳嗽等症状。尤其在寒冷季节,适量食用姜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

不过,姜性偏热,体内有实热、口腔溃疡或热性疾病的人应适量食用,避免上火。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