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如何与学校配合维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

作者:佚名|分类:心理健康|浏览:87|发布时间:2025-07-17

在青少年的茁壮成长过程中,家庭和校园构成了至关重要的两个生态系统,它们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深远。为确保孩子的全面发展,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行为变化及心理状态,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可能的心理危机。

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所综合公立中学,附属实验学校,长期以来始终将学生的心理健康视为重中之重。该校设立了专门的学生成长支持中心,负责统筹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干预以及生涯指导等事务。同时,学校也十分注重与家长的合作,共同为孩子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全方位赋能家长教育资源

家长的价值观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重大影响。学校联手优质的家庭教育机构,针对家长常遇的教育误区及关注点,打造了一套详尽的家长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亲子互动、青春期指导、家校协作与生涯规划四大领域,包括诸如“亲子沟通三步走”、“青春探索指南”等超过30节深入浅出的讲座。这些讲座引导家长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成长,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孩子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进而优化亲子关系。课程不仅有理论支持,还提供了实用技巧的解析,使家长们在学习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家孩子的教养方式。

学校通过教师培训、心理健康课等形式,普及心理知识,让教育者和家长了解情绪问题的表征,并学会寻求专业援助。此外,学校推出的“亲子对话30问”系列微讲座,海淀区科研机构组织的“家庭教育大讲堂”以及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讲座等线上线下资源,为家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途径。

构建畅通无阻的家校桥梁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或逆境时,无法应对而出现情绪、认知和行为失衡的状态,严重时可能涉及自我伤害或攻击他人。学校对此设有严格的规定:《心理健康管理分级预警标准》和《心理危机预警及应对流程》,并组建了危机应急小组,确保学生的及时援助与专业干预。

学校将心理健康维护划分为四个等级,并依据学生在人际关系、情绪表现、行为习惯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情况,由相应责任人或部门执行干预措施。发现阶段是关键,早识别有助于早期支持。评估阶段则通过观察和交谈判断学生是否处于危机状态,进而提供指导。若学生面临极端情况,心理教师会稳定其情绪,同时联络家长通报详情并提供专业建议。

如何与学校配合维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

同样重要的是教导家长正确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心理教师会分享关于心理疾病的成因、治疗过程和预后的知识,帮助家长释然,积极寻求医疗援助,并调整教养方式以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此外,学校还与医疗机构建立快速通道,为需要专业治疗的学生提供方便;并与咨询机构合作,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重度心理问题学生的咨询服务,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借助“家校通”小程序,家长可以随时与教师沟通孩子的成长话题,或预约心理咨询师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这款工具大大增强了家校之间的互动。

创造减压空间

在午休时段,学校的心理辅导室成了孩子们的“心灵糖果时间”。学生可以在此分享欢乐或倾诉困扰,换取一颗甜蜜的奶糖。这里成为学生们释放压力、愉悦心情的小天地。

为减轻家长的压力,校长董红军创建了电台节目“老董闲谈”,与家长共同探讨子女教育话题,鼓励家长回归育儿的本质,以平和的心态陪伴孩子成长。心理教师们也运营着“心晴之声”电台,讨论情绪管理、生命教育等主题,并专设亲子沟通特辑,帮助家长调整心态,营造和谐家庭环境,助力孩子的全面发展。

如何与学校配合维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