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老子思想结合 自然养生之道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7-20
《庄子·养生主》中的名言“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与《道德经》里的智慧观点“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致虚极,守静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强调人们不应过度执着于人为的评判标准,而应回归生命本真的状态。
一、破除人道执障:评判即枷锁,分别即背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以“善恶”、“清浊”的观念去评价他人和事物。比如,有人认为清淡的饮食才是健康的,这反而抑制了味觉享受;还有人会因为别人没有让座而感到愤怒或失望。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意思是过分追求外在的标准和评价,可能会伤害到生命的本质。庄子也提到,“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说明偏见与教条会遮蔽大道的整全。
真正的守真是“去甚,去奢,去泰”。老子认为,养生的核心在于减少私心和欲望:
- 饮食:顺应身体自然需求(如寒者嗜热,燥者喜凉),不被清规戒律所限制;
- 情绪:允许情感的自然流动(喜而不狂,忧而不溺),不过度压抑。
二、合天地之道:守中抱一,与物俱化
《道德经》指出,“天地不仁”,不是冷漠无情,而是对万物平等对待。养生的关键在于:
- 作息规律:不必苛求“早睡早起”,但应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大自然节律;
- 情绪调节:接纳生命的各个阶段(如秋天的落叶代表生命衰败),这便是守真。
每日早晚各10分钟,进行自然打坐:
- 早晨:迎接朝阳时,在阳台或庭院中盘腿而坐,深呼吸三口清新空气,感受大自然的气息;随后放松心情,专注自然呼吸,让身心与清晨的光芒同步。
- 傍晚:夕阳西下时,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双手轻轻放在膝盖上。闭目静心,先做一次长叹气,释放一天的压力和疲劳;然后回归平静地呼吸,感受暮色中的宁静。
打坐过程中:
- 姿势守中:保持自然舒适的状态即可,不必强求标准姿势;
- 呼吸任真:让呼吸自然而然发生,如庄子所说“听之以气”;
- 心无评判:不要追求特定的效果或境界,只需将自己视为天地间的一个容器。
三、守真合道的实修:从刻意到自然
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 饮食断知:吃饭时放下营养表和热量秤,只关注身体的真实需求;
- 情绪断评:愤怒或悲伤时不强迫自己压抑情感;
- 行动断应:拒绝参加没有意义的社交活动。
四、与天地共振的深层觉知:
- 春晨时,想象自己和初生的小草同频;夏夜听虫鸣蛙声让心灵舒展;秋暮看落叶飘落体会从容放下;冬夜感受寒意中的温暖。
从人道到天道,只需一忘之隔。庄子与老子的哲学主张提醒我们,真正的守真是超越善恶、清浊的界限,回归生命本然的状态。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