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的个性化养生指南来啦
作者:佚名|分类:人群养生|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5-13
民间有句谚语:“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夏末初秋交接之际,天气依然炎热。因此,在这个季节里更加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同时还要预防湿热和燥邪对身体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开始注意防止“秋乏”和“秋燥”的出现。
在疾病预防方面:
处暑时节余温未消,人们喜欢食用冷饮或冰镇水果来解暑,这种习惯容易导致体内产生湿气,并损伤脾阳功能,引发胃痛、腹胀、呕吐等症状。此外,脾胃消化功能受损还会降低人体抵抗力,增加冬季患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秋燥症”以肺部干燥最为常见,影响全身多个部位。因此,在进入秋季时应提前做好防燥准备,例如适量饮水并多吃一些具有润燥滋阴作用的食物来防止“秋燥症”的发生。
在起居生活方面:
随着处暑的到来,“秋乏”也会随之而来。“秋乏”是身体对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种自然补偿反应。为了驱除这种现象,建议适当增加运动量和睡眠时间以恢复体力。人们应该比平时早睡一个小时,并确保每天有足够的休息。
午休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更容易感到疲劳并且难以获得充足的夜间睡眠。适当的午间小憩有助于缓解白天的精神不振和夜晚的失眠现象。
在运动方面:
可以尝试爬山、做健身操、散步或练习太极拳等低至中强度活动来增强体质。与夏季相比,处暑时节可适当增加锻炼时间,但要避免过度出汗导致身体阳气受损。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帮助排除体内积存的湿热。
在饮食方面:
处暑期间应该注重健脾和润肺,并且适量摄入咸味或酸味的食物,比如橘子、柠檬、葡萄、苹果等水果可以中和体内的燥热。同时避免过多食用辛辣食品。
为了防止“秋燥症”的发生,建议多吃一些能够清热生津及养阴润肺的食材,如梨子、甘蔗、荸荠、芝麻、粳米、蜂蜜以及银耳等。
此外,在暑气未完全消退的情况下还需继续食用有助于防暑降温的食物,例如赤小豆、扁豆、绿豆、豆腐、芦笋、苦瓜和冬瓜等等。这些食物能够帮助清除体内多余热量,并增强脾胃功能。
以上就是一份适用于广州地区居民的处暑养生建议,希望大家能够健康度过这个炎热而又充满变化的季节。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