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晒背2小时67岁阿姨竟开颅保命!医生这些养生误区要警惕
作者:佚名|分类:心理健康|浏览:90|发布时间:2025-07-18
炎热季节2小时的户外曝晒,67岁的李阿姨竟然因为开颅手术而苏醒。当她儿子轻声呼唤时,母亲仅能微弱地回应“嗯”,这个场景令人动容,同时也向我们敲响了健康警示。
一、由健康误解引发的医疗危机
退休后的李阿姨热衷于养生,听闻邻居谈论“曝晒可祛湿治病”的说法后,她深信不疑。2025年7月1日中午12点,为了遵循这一养生秘方,她在自家院子铺开毯子,享受两小时的阳光直射,直至身体发热、头晕目眩才返回室内。
“当时她倒地不起,怎么喊都没反应!”李阿姨丈夫回忆道。家人紧急求助急救车,将她送医后发现,因高温曝晒导致血压急剧升高,颅内动脉瘤破裂引发脑出血,并形成脑疝。医生提醒:“如果再迟半小时,可能就来不及挽救了。”
经过5小时的手术,医生清除了脑内的积血并修复了破裂的动脉瘤。然而,李阿姨仍处于深度昏迷状态,脑损伤严重,随时面临生命威胁。
二、高温曝晒的危害性分析
“曝晒养生”的流行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阳光中的紫外线在夏季达到全年峰值,15分钟就足以造成皮肤晒伤,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皮肤癌。同时,高温环境下人体水分快速流失,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压骤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构成威胁;若未及时补水,可能引发热射病,导致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叶祥明强调:“曝晒祛病的理论缺乏科学依据,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及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应避免高温暴晒。”
三、18天生死搏斗的救治过程
李阿姨被转入重症监护室后,经历了一场长达数月的康复之战。医生为其制定了“三步复苏计划”:通过播放她最爱的越剧和展示其跳广场舞的视频,刺激听觉与视觉神经;提供生活技能训练,从喂食到站立辅助,帮助重建身体记忆;运用经颅磁刺激技术激活受损脑细胞,并配合针灸调节气血。
“第20天时,她突然抓住我的手,说了一句‘水……’。”李阿姨的儿子感激地回忆道。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她终于能缓慢行走、清晰表达,但仍然需要长期康复治疗。
四、高温天的科学养生指南
仅2025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就接诊了数名因高温曝晒导致中暑及脑出血的患者。医生提醒:应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时段外出;补水需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并选择含电解质的饮品以减轻心脏负担;如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应立即移至阴凉处并寻求医疗援助。
五、从“停滞”到新生的康复旅程

如今,李阿姨在家人与专业团队的支持下逐步恢复。她的床头贴着详细的康复计划表,每完成一项都以勾号表示。康复科护士长建议:“对于昏迷患者而言,心理重建比身体复原更为关键。”陪伴、鼓励和信心是帮助她重拾希望的重要力量。

这场由健康误解引发的医疗危机,警示我们应避免盲目跟风的养生方式。高温天里,科学防暑远胜于未经验证的传统理念。愿李阿姨的故事激励更多人认识到:健康之路需要理性的思考与坚持。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