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灵之窗: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必要性
作者:佚名|分类:心理健康|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5-09
一、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青少年及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健康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婴幼儿时期,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个体性格和许多心理素质都在这个时期形成。此阶段的幼儿个性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其心理健康显得尤为必要。 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自控力差等自控力问题;情绪波动大、分离焦虑、陌生恐惧等情绪问题;亲子关系紧张、逆反叛逆等亲子关系问题;不合群、胆小畏缩、过分依赖、过度敏感、语言发育迟缓等人际交往问题;厌学、逃课、学习困难等学校学习问题;遗尿、多梦、厌食、挑食等生物功能行为问题;摩擦腿综合症、咬指甲、吮吸手指、动手打人、破坏行为、拖延行为等行为问题。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应立即寻求专业儿童心理咨询。
二、塑造孩子情绪健康的童年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如同白纸一样纯洁无暇,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而与他们关系最密切的照顾者则成为了他们天生的“翻译官”。一个人能否拥有情绪健康的童年,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尤其是照顾者的影响。 在一个情感健康的童年中,总会有一个全心全意为我们服务的人。当我们还是无助的婴儿时,有这样一位照顾者(通常是父母),会将自己的需求放在一边,全神贯注在我们身上。他们会帮助我们表达需求、察觉我们的情感,为我们营造一个安静、舒适、可理解的世界,而不会要求我们去感激、理解或同情,也不会要求我们去关心照顾者的生活。这种阶段性的单方面关系将为最终形成健康的双向关系提供保障。 在健康的童年中,照顾者会尽力合理化我们的所有行为,鼓励我们质疑一切。他们会不断寻找更深层次、更具同理心的原因来解释我们的行为;帮助我们支持自己、喜欢自己,让我们不会过度防卫自己的缺点,直到成长到足够强大时去接受它们;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情绪不是问题,偏差的行为才是问题,这是帮助孩子成长和进步的关键。
三、积极情绪管理的方法
不同的情绪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开朗豁达是人们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相反,愤怒、仇恨、忧虑、焦虑、抑郁、痛苦、悲伤等消极情绪都会导致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影响身体健康。
1. 觉察孩子的情绪

孩子如同成人一样,他们的情绪背后有其原因,无论他们是否清楚原因。当父母发现孩子无故生气或沮丧时,不妨停下脚步了解他们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并运用一些方法引导孩子安全地表达各种情绪。
2. 体察情绪是与孩子亲近和教导孩子的机会
一些父母试图忽视孩子的负面情绪,希望他们的情绪过去,但往往效果不佳。事实上,情绪的缓解需要父母的协助,帮助孩子澄清情绪、了解情绪,以免情绪扩大或恶化。
3. 倾听和确认孩子的情绪
了解孩子的情绪需要父母关注他们的身体语言,如脸部表情和姿势。父母可以用轻松但专注的态度和语气,不带质问地反应,例如:“你今天看起来有点累?”然后等待孩子的反应。

4. 帮助孩子以言语表明情绪
家庭教育中,当父母看到孩子哭泣时,可用同理心来反应:“你觉得很伤心,是不是?”这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而且学会描述情绪的词汇。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能用适当的语言形容情绪,有助于在神经系统上得到宽慰或镇静的效果。
5. 与孩子商讨解决之道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不是问题,偏差的行为才是问题,这是帮助孩子成长和进步的关键。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父母可以说:“小杰拿了你的东西你很生气,如果是我也会生气,但你打他是不对的。让我们想想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