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医智慧顺应四季变化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7-19
随着惊蛰的雷声响起,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春天的气息渐浓,人体内的阳气如同初生的嫩芽一般破土而出,此时养生应当顺应肝木旺盛、生长的特性,以「疏通」为关键,以「通畅」为补养的方法,这与《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春三月是万物更新”的理念相契合。
饮食调理
每天早晨醒来后喝一杯决明子和玫瑰花混合制成的茶饮以清肝明目,搭配芹菜百合粥来缓解因情绪波动导致的身体不适。中午时分可以食用一些辛温的食物,如韭菜炒核桃、葱白姜丝蒸鲈鱼等,这些食物能够温暖肾脏阳气并帮助肝脏之气上升。需要注意的是,在春季应避免摄入寒凉的食品以免压抑体内正在增长的阳气,可以选择紫苏叶拌春笋这样的食谱,利用食材本身的清透作用来疏通身体内部的三焦。
运动养生
在寅时(5-7点)清晨之际面向东方进行“嘘”字呼吸练习,并且用手沿着胁肋部位推揉期门和章门这两个穴位。到了申时(15-17点),可以学习“疏肝导引术”,模仿射雕的动作,配合脚尖的轻微触地动作来引导肝脏与胆囊之气下行。在准备就寝之前,则需要按摩太溪、三阴交等穴位以滋养肾脏。

情绪调节
春天是生长的季节,但也容易引发肝阳亢奋的情况,可以佩戴带有兰草香味的香囊来安抚心情或在书房里挂上一幅青绿色调的山水画。如果感到烦躁不安时,则可以通过闭目冥想绿柳轻拂水面的画面,并用双手搓热后捂住双眼的方式来舒缓情绪;同时要记得根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原则经常揉按足三里穴位来促进脾胃健康。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中,“春捂秋冻”依然重要,需要特别注意保护身体上的三个关键部位:大椎穴用来抵御外来的风邪侵袭、神阙穴帮助保持体内阳气充足以及涌泉穴用于引导过度活跃的能量回归平静。养生之道就像绘画一样讲究布局和留白——清晨起床后不宜立即投身于繁重的工作,午后可以安排短暂的休息时间,在夜晚聆听春雨滋润大地的声音,则能体会到“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