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深秋,扶阳论坛在北京开锣,会场外头冷风飕飕,里头热气腾腾,主题是中医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5|发布时间:2025-09-17
在论坛上,他们深入探讨了《黄帝内经》中的“执两用中”原则。扶阳并不意味着盲目地服用补药或一味追求热性食物,而是要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调整。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听众们肃然起敬:真正的学问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不是空洞无物的大话。刘力红尽管忙得不可开交,但他的学术底蕴依然非常扎实。有人质疑他过于“保守”,但他只是淡淡一笑:“经典就在那里,慢慢去研读吧。”
刘力红早年师从陈治恒、陈亦人等名家,后来又拜入卢崇汉门下,专注于扶阳医学的研究。尽管他的学术生涯根基深厚,但他并不固步自封。2014年起,他又向杨真海学习“黄帝内针”,这是一门强调将阴阳、三才和三焦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技艺。有人认为他写书速度慢,但我却觉得他一丝不苟——边临证边抄录《素问》与《灵枢》,逐渐地从笔记到讲义再到教材。
经过五年的积累与研究,在2019年夏天刘力红将自己多年的授课心得和临床经验汇编成册,并命名为《黄帝内针讲义》。这本书虽然内容不多,但非常精炼:上篇详细介绍了渊源传承;中段深入探讨了“执两用中”、“同气相求”等核心概念;下篇则按照人体部位系统地讲解了各种治疗方法及其案例分析,并配有练习题帮助读者理解和实践。
现在很多人谈论“内针”,往往使用一些新词汇让人摸不着头脑。刘力红却坚持去除这些浮华的表述,回归到《黄帝内经》的根本原则。他解释说,“执两用中”并不是指摇摆不定的态度,而是要掌握适度的原则:针刺不能偏离方向,也不能墨守成规,应该让气机自行找到平衡点。
我想真诚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黄帝内针讲义》。它不仅是中医教材,更是临床医生和爱好者的实用手册。书中内容扎实,无需豪华装帧;它的价值在于耐翻阅、可做笔记,并且易于携带。无论是资深的医学工作者还是对中医感兴趣的初学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