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指导下的秋季养生之道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7|发布时间:2025-07-19
《黄帝内经》中蕴含着深厚的养生智慧,强调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来养护身体。书中提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在养生上一定要遵循四季变化,适应温度的变化,调节情绪,保持居住环境的和谐,并调整体内阴阳平衡,这样就能减少疾病的发生。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是这个道理。
秋季是《黄帝内经》中强调的重要养生季节之一。立秋:养脾胃。随着秋天的到来,自然界开始收敛精气神,人们也应跟随这一规律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早睡早起,晚上十点前入睡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在食物选择上遵循“少辛多酸”的原则,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如葱、姜、蒜等,多吃富含酸味的水果蔬菜,例如雪梨、鸭梨等来清热润肺。
处暑:防温燥。这一时期应特别注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以缓解疲劳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在午后适当休息;饮食上建议多吃新鲜果蔬以及鱼肉蛋奶类食品,这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白露:养阴润燥。“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变大。在这个阶段应当注意保暖防寒,避免着凉感冒;饮食上尽量少吃生冷食物,多吃煮熟的食物以滋补身体。

秋分:防止燥气。秋天进入中后期时,空气干燥容易引起体内水分流失,造成“温燥”现象。此时可适当食用梨、蜂蜜等滋润肺部的食品来预防干咳症状;早晚饮用淡盐水和蜂蜜水以保持喉咙湿润。
寒露:防止寒冷侵袭。秋天气候干燥且气温逐渐下降,在此期间应重视头部及四肢保暖,避免受凉生病。可以适当进行头皮按摩或使用梳子梳理头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毛发健康。
霜降:缓解秋愁情绪。随着寒气加重,老年人可能会感到忧郁和悲凉。根据《黄帝内经》所述,在秋天里保持内心的平静安宁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冥想、静坐等方式来减少负面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同时适当补充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等帮助增强体质。
中医医院内二科专注于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及血液病学三个领域的诊疗工作。科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包括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以及住院医生5名,并且配备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在治疗理念上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特别提醒:内二科已于2016年8月29日搬迁至南岳街病区二楼。科室负责人华平锋主任具有丰富的神经内科临床经验;杨荣金副主任在血液疾病治疗方面有独特见解;而董伟副主任则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