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曲黎敏最近说了段挺扎心的话,你发现没,男人要是没了老伴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7|发布时间:2025-07-25
最近,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副教授曲黎敏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当男性失去了伴侣后,他们往往会很快寻找新的伴侣,并非因为移情别恋,而是因为他们真的不擅长独自生活。这个观点虽然有些尖锐,但却真实反映了社会中的一种现象。例如,王大爷在妻子去世半年后就经常在菜市场询问茄子如何烹饪,最终找到了一个可以一起生活的伙伴,只是为了寻求一点温暖。
在中国式的婚姻中,通常存在着一种默认的设定:女性天生就应该成为生活管家。男性长期被照顾,以至于他们的衬衫总是整齐地叠放在衣柜的第二层,降压药也总在床头的第三个抽屉里。这些细节像是空气一样存在了几十年,直到它们突然消失时,男人才发现自己无法呼吸。有趣的是,一项老年相亲节目的统计显示,男性征婚者中有七成以上希望找到能够做饭和照顾自己的人,而女性则更关心是否能够聊得来以及是否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然而,小区中的张阿姨们却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尽管她们的丈夫已经去世,但她们反而显得更加有活力。她们参加老年大学的插花班,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这并非因为她们特别能干,而是因为在几十年的家庭生活中,她们早已练就了各种技能。有一次看到张阿姨扛着十斤大米上五楼,问她为何不叫儿子帮忙,她摇头说:“年轻时扛煤气罐就已经锻炼出来了。”这句话听起来颇有几分心酸。
古语有云:“少年夫妻老来伴”,但很多人对这个“伴”字的理解存在偏差。婚姻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服务和被服务,那些理所当然的热汤热饭,背后是另一个人默默付出的青春。最温馨的场景之一是李叔每天晨练后总是准时给妻子带豆浆,纸杯上总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他说:“续命的不是找到新的保姆,而是把眼前的人当作宝贝一样呵护。”
归根结底,长寿的秘诀不在于找到一个新的伴侣来填补空缺,而在于学会看到那个为你填补了半辈子空缺的人。下次喝粥时,不妨留意一下,碗底的不仅仅是米粒,还有被煮化了的岁月。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