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话健康:传承习俗中的中医智慧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6|发布时间:2024-11-20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端”字寓意着“开端”,“午”字在十二地支中代表火,象征着阳气的巅峰。因此,端午意味着阳气最旺盛的时期已到来。
此时节,气温升高,湿度加大,天气炎热且闷热,蚊虫也变得活跃,人体容易受到侵扰。正因如此,民间将五月端午节称为“卫生月”,这一天成为全民防疫、祛病、驱瘟除毒、祈求健康长寿的重要节日。同时,这一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中医养生、保健、防病知识。
在仲夏时节,人们常用艾草和蒲叶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顺应天时,趋利避害;孩子们佩戴香包,以驱除虫疫,期盼家庭幸福安康。
根据中医理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据《本草》记载,糯米味甘性平,能益气健脾、开胃消食。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塞等疾病的人应尽量减少粽子的食用量,因为市面上很多粽子内含有较高的油量和糖分,主要以糯米为主料。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对于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人和小孩,也应适量食用,不宜过多。
古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有沐浴兰草汤的习惯,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沐兰节”。佩兰,又名兰草,属于菊科植物,性平、味辛,具有化湿、醒脾、解暑的功效。据《神农本草经》记载,佩兰能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久服可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与佩兰功效相似的还有藿香。这些芳香化湿的草药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杀菌和抑菌的作用。
养生注意事项
- 首要任务是养阳
中医提倡“春夏养阳”。端午节之后将迎来夏至节气,阳气达到最高点,阴气逐渐增长。湿疫毒邪属于阴邪,容易消耗人体阳气。
艾草在中医中被称为“百草之王”,用途广泛。《本草纲目》记载:艾叶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常用于针灸,故又称“医草”。端午前后,合理运用艾灸可以养阳扶正,增强体质,防病祛邪。
第二、起居有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端午节正值仲夏,昼长夜短,为了顺应天时和保养阳气,清晨应早些起床,夜晚需晚一些入睡,适当增加白天的活动,使阳气充盛。
第三、饮食得当
端午节时节,饮食宜苦味、新鲜、清淡,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激和温热厚味的食物,不贪食水果冷饮,尤其要注意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不吃隔夜饭菜,不食生冷食品,以防寒湿毒邪侵犯人体。
第四、运动有度
端午节前后,湿气弥漫,容易阻碍人体气机,导致身体疲惫。此时应适当运动,使气血周流,阳气布散,精神焕发。
端午期间,划龙舟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划龙舟能使全身气血畅通,增强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通调气血循行,缓解忧郁情绪。
端午节的各种习俗都与中医养生和防病理念密切相关,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未病先防”的理念。(峨眉山市中医医院骨二科 周艳萍)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