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心理健康识别系列之
作者:佚名|分类:心理健康|浏览:85|发布时间:2025-07-18
自闭症谱系障碍(简称ASD),是一种常见的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交流障碍、兴趣狭窄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不同儿童的表现各异,但核心特征是难以建立正常的社交互动和有限的兴趣范围。孤独症的严重程度从轻度到重度不等,早期发现和干预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迹象可能表明孩子存在孤独症问题。例如,他们可能会回避与人眼神交流、缺乏模仿行为或不主动表达需求。这也可能表现为对他人的情感反应迟钝或异常,或者语言发展异常,如迟缓或缺乏语言,重复或刻板的语言,以及语言使用不符合情境。除了这些迹象之外,兴趣狭窄与刻板行为也是孤独症儿童可能表现出的特征之一。这包括对某些物品或活动表现出异常兴趣,或重复性动作,如手拍、摇晃、转圈等,或者对日常安排或环境变化表现出强烈抵抗。感觉统合异常也可能是孤独症儿童的表现之一,例如,对声音、光线、触觉等感官刺激过度敏感或反应迟钝。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存在上述任何一种迹象,他们应该注意到孩子的发育里程碑,尤其是2岁以前的表现。如果发现以下情况,应引起重视:不与人建立眼神交流,不主动微笑或示意,语言发展明显滞后或缺失,对环境变化反应强烈或无反应,兴趣范围极为狭窄,重复行为明显。同时,家长也应该观察孩子的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是否符合年龄段的正常发展水平。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存在疑虑,他们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儿童心理医生或发育行为专家的帮助。通过标准化评估工具(如ADOS、CARS等),可以科学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研究表明,越早进行干预,孩子的社交和沟通能力改善越明显。早期干预措施包括行为疗法、语言训练和感统训练等,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全面发展。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支持系统。父母应该保持耐心,理解孩子的特殊需求,营造支持性的环境,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提供包容和理解,让孤独症儿童融入集体生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为孤独症儿童营造一个充满理解与关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爱的滋养中绽放光彩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