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推动专业路径下的心灵成长与支持

作者:佚名|分类:心理健康|浏览:91|发布时间:2025-07-26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专业化途径来加强和改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打造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必须推进三项工程。由于一些区域和学校面临心理健康教师兼职多、非专业多、经验不足的问题,这“两多一少”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提升。因此,首先需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江苏省推行了三项重要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1. 实施师范生培养工程。鼓励师范院校向心理学专业师范生倾斜资源,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体系。教育部门需增加心理健康教师编制,确保每年有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范生进入学校。

2. 执行职后专业提升工程。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加大对教师的职后培训力度,采用集中学习、网络课程和跟岗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员的培训工作。

3.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从全省选出100名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依托高校的专业支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名师的培养;通过组建学习发展共同体等方式,加大对名师的培养力度,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迈上新台阶。

为了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落实三项举措:

1. 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确保每两周不少于一课时,并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避免重复、错位或脱节。

2. 完善一体化实施路径。在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性、体验性和渗透性,通过情境设计、游戏辅导等形式,让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也要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注重学生心理要素的同步发展。

3. 形成一体化联动机制。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家校互动渠道;学校要建立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和三级预防机制,确保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极端事件发生。

为了提供专业的保障服务,还需建立三项机制:

1. 建立教科研机制。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科研支撑,江苏省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构建完备的教研体系,加强对课程教学的指导与研究,为中小学提供专业支持。

2. 完善督导评估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和文明校园创建指标,纳入年度评定和领导班子考核重要内容。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推动专业路径下的心灵成长与支持

3. 形成资源共享机制。以省名师空中课堂为依托,推广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和线上课程,形成系列化精品课程,提供充足的可利用资源。同时,在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平台推出系列名师课堂和专题教研活动,解决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

通过这些措施,江苏省致力于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