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腑养生以黄帝内经之道,护后天之本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90|发布时间:2025-07-19
一、 胃腑养生: 以黄帝内经之道,护后天之本
《黄帝内经·素问》言:“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胃如同人体粮仓的“财务官”,承载食物精华,化生气血,滋养全身。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是生命活力的根基。现代人饮食不节、压力过重,胃病频发,实则伤及后天之本。故《内经》强调:“脾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养胃需从饮食、情志、起居三管齐下。
二、 饮食调养: 五味调和,以护胃气
1.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
《素问》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胃喜润恶燥、喜温恶寒,饮食需遵循“五宜”:
宜温:热汤、粥类暖胃气,忌冰饮寒食伤阳气。
宜淡:少盐、少辣、少味精,减轻胃负担。
宜软:易消化的蒸煮食物为佳,油炸、坚硬食物慎食。
宜缓:细嚼慢咽,助胃“磨谷化食”。
宜时:三餐定时,避免饥饱无度。
2. 食疗方略,天然养胃
山楂健胃饮:每日2-3枚鲜山楂,消食化积(胃酸过多者慎用)。
-,黄金饮品:晨起温水润肠,睡前温牛奶安胃(乳糖不耐者可选豆浆)。
米粥为基:小米粥、南瓜粥、山药粥,补胃气、生津液。
3. 忌口清单,避伤胃气
忌酸辣刺激:辣椒、柠檬等过量易灼伤胃黏膜。
忌过烫过冰:温度极端食物扰乱胃阳平衡。
忌空腹食果:柿子、山楂等高酸水果空腹伤胃。
三、 生活起居:顺应天时,调和情志
1. 晨起养胃黄金时
《内经》言:“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晨起空腹一杯温水,唤醒胃阳;早餐宜在7-9时(胃经当令时),以五谷为主,忌油腻。
2. 情志平和,胃自安
“肝郁克脾,忧思伤胃”,压力过大、焦虑易致胃胀、食欲不振。《素问》提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可通过散步、冥想疏解郁气。
3. 动静结合,助胃运化
饭后百步走,活络气血;避免饱食后久坐、剧烈运动,以防“食滞胃脘”。
四、 经络养护:激活背俞,振奋胃阳
《灵枢·背腧》记载:“五脏之俞,皆在背者。”督脉为“阳脉之海”,旁开1.5寸的膀胱经上,暗藏胃俞(第12胸椎旁)、脾俞(第11胸椎旁)等要穴。刺激背部,可升发阳气,调和脾胃。
1. 居家养胃三法
捏脊法:沿脊柱两侧自下而上捏提皮肤,每日3-5遍,提振脾胃之气。
推背法:用手掌根沿膀胱经推按,重点揉压胃俞、脾俞,每次10分钟。
热敷法:艾灸或热盐袋敷背俞穴,温通胃经寒气。
2. 专业调理
拔罐、走罐可祛除背部湿寒,适合胃寒、食欲不振者;刮痧可清胃火,改善口臭、便秘。
五、 胃病调养:三分治,七分养
《内经》提出“治未病”思想,胃疾尤需日常调护:
急性期:遵医嘱用药,辅以米汤、藕粉等流食护黏膜。
恢复期:循序渐进增加饮食种类,忌急于进补。
长期养护:坚持饮食规律、情绪舒缓、适度运动。
养胃即养命,当下即开始
胃腑如同大地,厚德载物,滋养生命。从一餐温粥、一杯热水、一次捏脊开始,顺应《黄帝内经》的古老智慧,让胃气充盈,后天之本稳固,方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愿你我皆能以胃为镜,照见健康之道。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