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5|发布时间:2025-07-20
阅读古代经典《黄帝内经》后,我深受启发,其中"饮食有节制,生活作息有序,不过度劳累,因此身心和谐"是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这一原则可深入解析如下:
1、适可而止的饮食
这指的是在进食时要有所节制并保持规律,包含三个要点:
适度控制:防止过度饥饿或过饱,推崇"七八分饱"的状态。
定时定量:按照古人建议的时间安排饮食,如早餐于清晨,午餐中午,晚餐傍晚。

膳食平衡: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即谷物、水果、肉类、蔬菜,以保持身体的阴阳和谐。
2、顺应自然的生活习惯
这是在强调人的作息时间应遵循大自然的节奏:

"起"代表开始活动,而"居"则是休息恢复;


适应四季更替带来的生活规律,如春天充满生机,夏天生长繁茂,秋天收获成熟,冬天休养生息;


保持与昼夜交替相应的作息模式,如早睡早起。

3、避免过度劳累
这指的是防止过度消耗身心能量:
"妄"意味着胡乱行事,而"劳"则指过度用力;

抵制放纵的生活方式,比如过量饮酒和无节制的享乐行为;
提倡工作与休息相结合,保持适量的身体锻炼。

4、身心和谐

通过前三个方面的实践,目标是实现:
身体和精神的协调统一;
维持骨骼强健,肌肉柔韧的健康状态;
追求"长寿无疾,活到天年"的理想生活。
《黄帝内经》揭示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醒我们应避免过度饮食,如韩国网红潘晓婷(24岁)因连续28天直播暴饮暴食,体重飙升至300斤,最终在直播中猝死,胃部充满未消化的食物。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对肠胃造成沉重负担,消耗大量气血进行消化和吸收;年轻人的作息紊乱,夜晚活跃,白天沉睡,这种昼夜颠倒的生活方式违背了自然规律,必定会损害健康。强调通过有序的生活习惯维持体内阴阳平衡,这些智慧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