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规范化培训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8-29
关于“规培”的说法已经有很多了,总之就是让新毕业的医学生或未经过规培的其他医生,进行多个科室的轮转,深度参与到临床一线,以让其形成系统化的临床思维为主要目的。规培能让我学到东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我的规培生活:
①亲历临床一线
- 与实习时跟在带教老师后头拿笔记录不同,第一天到科室报到就要开始自己收病人,开医嘱。虽然免不了被带教老师一边“嫌弃”一边纠正,但总会在意识到自己身份转变的时候,多了一分责任感。去看着带教老师们把课本上的“人文关怀”融入到临床诊疗的每一个细节中,去理解书写病例时的内在逻辑,还有每开一个医嘱时的斟酌。
也许还是偶尔会被“嫌弃”,偶尔被护士喊着“师弟,你这个医嘱不能这么开”,偶尔会在主任查房的时候被问得哑口无言,但好像自己真的慢慢能适应身份的转变,离自己的目标又更近了一步。
②跟师侍诊——“我会让你成为好医生的”
入培的第三个月,选定了自己的师承导师,开始每周一次跟着导师出门诊、查房。当下我所理解的跟师,是可以去了解自己想了解的专科方向,深耕于某一类别的诊疗环境,去体验“大夫”的真切含义,又能看到已经成系统处方技巧(导师的要求是要熟悉500个汤头,避免自拟方),和临床随访、药物剂量的把控对治疗的意义所在。
当然了,规培办会要求跟师还要完成跟师记录、跟师心得、读书笔记等各种文书,只是很惭愧还没能做到“精勤不倦”,总有这样那样的借口去滞后完成归纳总结的“繁琐”要求。
③学经典,背经典,用经典
应该是入培不久,医院就组织了经典课程,由院内外专家(广东省名中医于天启教授,本院林兴栋院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志敏教授,本院门诊部主任黄平东等)讲授《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四大经典,每周五下午开讲,既讲经典,又讲临床;去感受到他们在用中医时的决心和信心,会在几乎每一次课程见到已经退休的于教授在其他老师讲课时带着笔记本记笔记,听他们在授课之后的“神仙交流”;真的很喜欢那种知识在脑子里来回穿梭,被中医魅力折服的感觉。
在跟师时去感受,在临床中去运用。再到在家人身上的几轮“实战”均取得不错的效果,听到父亲开心地向他的朋友炫耀的时候,自己也止不住在心里欢呼,却也偶尔会被浇一头冷水:“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任重而道远,且行且珍惜。
写在最后
通过技能考核松了一口气,才能“闲下来”码字,感谢规培办每周组织的临床技能培训,还有考试前专门的培训以及答疑(不是每个规培基地都会有的,点个大赞!),第一站病案题的信心来源于“医心医考”,后续的二、三站操作全部得益于每周的临床技能课和5月份的规培技能考核(虽然觉得很“烦”,但越近考试越觉得“真香”);省去了很多看视频的时间,又同时有很多操作的机会,等到上考场时已经淡定不少。
接下来还会不定时更新“规培日记”,包括但不限于轮转不同科室前的准备,规培的日常,执业医资料整理,您也可以留言感兴趣的话题,我会尽我所能写一写的

你觉得规培能让你学到东西吗?你理想的规培生活是怎样的?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这里是蛰砾,关注我,每周分享全科医学生成长心悟/医学生规培日常/知识小科普。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