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防寒保暖更要注意胃的调养
作者:佚名|分类:季节养生|浏览:91|发布时间:2025-07-23
寒冬里,胃最怕的竟然是它...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冬日气温低,天气寒冷,养生应以防寒保暖为主,胃也不例外。因此,冬天胃最怕的一个字,莫过于寒。但什么是胃寒呢?冬季为何容易出现胃寒?
1. 什么是胃寒?
中医认为,胃寒,是指脾胃阳气不足,过食生冷,或寒邪刺激导致的一种症状。如果从西医的角度来讲,“胃寒”就是慢性胃炎,以脾胃虚寒导致的“胃寒”最是常见。

如果胃部时常隐痛或者有烧灼样的疼痛感,且喜热恶凉,进食后出现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疲劳易倦、大便稀薄、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等症状,就要当心“胃寒”找上门了。
2. 胃寒为何总在冬季多发?

深冬来袭,气温下降,人体食欲旺盛、食量大增,难免会暴饮暴食,进而加重肠胃负担,诱发胃病。
再加上寒冷刺激,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的适应性均有所下降,胃肠更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使胃寒复发。
冬季养胃,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想要让胃健康、舒服地度过冬天,就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和适当的运动来预防或缓解胃寒的问题。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想养胃,内调外养一个都不能少!
俗话说,脾胃病三分治七分养,那么 “胃寒”患者,冬季究竟该如何调理呢?
一、内调:喝三汤
1. 胡椒猪肚汤

中医认为,猪肚是补脾胃的上品,它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可以补虚损,健脾胃。而胡椒气味芳香,性味辛热,有温中散寒、健脾养胃、下气消炎的功效。
二者同煮,不仅可以驱寒暖身,还能健脾养胃,对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也有一定功效。

2. 山药排骨汤
山药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可以促进肠胃消化吸收,保护胃壁,有健脾胃、补肺肾、补中益气等作用。
3. 红枣姜汤

红枣是最常见的补气药之一,它味甘、性温,入脾、胃二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养肝之效;而生姜味辛,性微温,可以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二者同煮,不仅可以温中散寒,还能暖胃暖宫。天气寒冷的冬天,喝一碗全身都舒服了。

吃红枣,一日别超过10枚!
红枣吃多容易助长体内湿气,引起腹胀、胃胀等。建议常人每日食用量应控制在10枚之内,脾胃不好的人每天吃3、4枚即可,痰湿体质、舌苔黄厚者应酌情减少。
二、外养:做三事

1. 睡前泡脚
有些人(尤其是女性)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畏寒怕冷,这其实也是胃寒的一种表现。我们常说“寒从脚下生”,睡前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0~20分钟,不仅可以驱寒暖胃,更有助眠效果,尤其适合经常手脚冰凉的人。

如想达到更好的散寒活血效果,可以在泡脚时加入几块拍扁的生姜,但高血压病人和脾气急躁的人群不建议尝试。泡完脚后,最好平躺三分钟,以利于血液回流心脏,预防低血压和眩晕的发生。
2. 常揉腹
腹部作为五脏六腑的宫殿,气血津液的发源地,里边还有胃、胆、小肠、大肠等重要器官,日常多养护,能让经络畅通,阴阳平衡,百病不生。

养胃,也建议大家常做一个动作——揉腹。揉腹的方法简单,只要双手叠加,置于肚脐上方,顺时针按摩即可。
3. 灸一处

肚脐,在中医里也叫“神阙穴”,历来被视作养生要穴,它不仅是五脏六腑之本,更是人体的先天与后天互通的部位,经常艾灸,可以振奋体内阳气、温通经络、暖胃健脾,让我们更长寿。
把纯净干燥的食盐敷于脐部(神阙穴),使其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三次,此法为隔盐灸。隔盐灸肚脐,可以暖胃又补肾!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