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关键四部位:春捂养身,全年健康无忧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5-12
春季养生秘籍:春捂这4个部位,全年健康无忧
“春捂秋冻,杂病不生”,这句古老的养生格言至今仍被广泛遵循。随着春天气温的起伏不定,如何正确地进行“春捂”成为了热议话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家及众多中医医院的权威医师提醒我们:正确的“春捂”并非简单地将身体裹得严严实实,而是要重点关注以下四个部位,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一、肚脐(神阙穴):守护脾胃阳气,远离腹泻和畏寒
肚脐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即神阙穴所在地。中医认为,保持肚脐的温暖可以提升脾胃阳气,特别适合胃寒及易腹泻的人群。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霍莉莉主任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热敷或揉腹的方式来保护肚脐:用搓热的双手顺时针按摩肚脐360次,或者佩戴保暖腹带以防受凉。忽视肚脐的保暖容易导致腹痛、消化不良,甚至增加妇科疾病的风险。
二、腰背:护肾固阳,避免腰膝酸软
“腰为肾之府”,腰背部是命门和肾俞等重要穴位所在。河南省中医院吕沛宛主任指出,腰背受凉容易导致肾阳虚,从而出现畏寒、尿频、腰膝无力等症状。建议使用“洋葱式穿衣法”,内搭轻薄的背心,外穿挡风外套;或者用艾灸热敷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两指宽处),每日按压36次以增强阳气。
三、小腿与足部:从脚开始防寒,缓解偏头痛
“寒从脚下生”,人体下肢血液循环较弱,更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中山五院李胜桥副主任指出,小腿外侧的足临泣穴和阳辅穴是肝经的重要穴位,肝阳虚者常因此处受凉而引发偏头痛、眼痛。建议穿着高筒袜以保护脚踝,睡前用40℃热水泡脚15分钟,或热敷穴位来促进气血循环。
四、手腕(神门穴):养心通脉,安神定志
手腕处的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对心脏功能有直接影响。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的研究表明,按压此穴可以缓解心悸、失眠,预防心血管疾病。日常可以通过佩戴护腕保暖,或者用拇指轻轻点按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小指侧肌腱内侧)30次来达到效果。
春季春捂三大原则
- 温度临界点:当气温稳定超过15℃,且昼夜温差小于8℃时,可以逐渐减少衣物。
- 穿衣法则:“上薄下厚”的搭配方式,上衣可先减去,长裤则保留至清明前后。
- 体质区分:老年人、儿童需要重点保暖;而青壮年及湿热体质者应避免过度捂汗。
专家提醒:春捂时切忌“盲目裹粽”。如果穿衣后出汗,应及时调整衣物,以免毛孔张开时更容易导致邪气入侵。在这个春天,正确地捂好这四个关键部位,让健康与温暖同行!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