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攻略:遵循中医原则,润肺养阴度金秋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91|发布时间:2025-09-14
尊敬的读者,欢迎您关注秋季这一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期。中医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在秋季,我们的养生重点应放在收敛体内阳气和滋养阴液上,为即将到来的冬季积累能量。
一、饮食调理:抵御秋燥,减少辛辣,增加酸味
秋季天气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唇裂、鼻塞、咽喉痛以及皮肤干燥等症状。在饮食方面,应以滋阴润肺为主。
1. 适量摄入滋润食物:
蔬菜水果类:如梨、甘蔗、银耳、百合、山药、荸荠、莲藕、萝卜、蜂蜜等。特别是梨,既可以清热,也可以滋阴,冰糖炖梨是秋季的经典甜品。
豆类及坚果:豆浆、芝麻、核桃、杏仁等。
2. 适量减少辛辣食物,增加酸味食物:
减少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的摄入,避免发散肺气,加剧秋燥症状。多吃山楂、葡萄、石榴、柠檬等酸味食物,以收敛肺气,保护肺部不受秋燥伤害。

3. 避免油腻,选择清淡:
秋季脾胃功能较弱,不宜过多食用油腻食品,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可以多喝粥,如百合粥、银耳粥、山药粥等,这些食物既能健脾养胃,又能滋阴润燥。
4. 食疗方推荐:

冰糖炖雪梨: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的功效。
百合银耳莲子汤:能滋阴润肺、安神定志。
山药排骨汤:有助于健脾益胃、补肺肾。
二、作息调整:早睡早起,注意保暖
1. 早睡早起:
秋季自然界阳气逐渐收敛,作息应调整为早睡早起。早睡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则有利于肺气舒展。
2. 注意保暖,适度“春捂秋冻”:
为了提高身体耐寒能力,“春捂秋冻”是必要的,但不应过度。特别要注意腹部、脚部和颈背的保暖,防止寒邪侵袭,引发感冒、腹泻等疾病。早晚温差大时,出门最好携带一件外套。
3. 保持室内湿度:
秋季干燥,可以在室内使用加湿器或放置一盆水,增加空气湿度。
三、精神调养: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悲秋”情绪
秋季对应五脏中的肺,情志上主“悲”。秋风萧瑟,草木凋零,人易产生凄凉、忧郁的“悲秋”情绪。
1. 保持心态平和:
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培养乐观情绪。
2. 多接触自然:
秋高气爽,适合登高望远,置身于大自然中,让心情舒畅,缓解焦虑。
3. 培养兴趣爱好:
听音乐、阅读、绘画等安静的活动有助于心神安宁。
四、运动养生:动静结合,不宜过度出汗
秋季运动不宜过于激烈,以免汗液过多,损耗阳气。
1. 选择平和的项目: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
2. 控制运动强度:
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
3. 注意运动时间:
最好在早晨进行,此时空气清新,有利于肺部呼吸。
五、重点部位保护
1. 护口鼻:
戴口罩不仅能预防病毒感染,也能有效防止干燥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
2. 护皮肤:
及时涂抹保湿霜、护手霜,洗澡后趁身体未完全干透时涂抹身体乳效果最佳。
3. 护肠胃:
避免生冷寒凉食品,注意腹部保暖,预防秋季腹泻。
总结:秋季养生
润燥是饮食的重点,多饮水,多吃润肺食物。
收敛精神、运动都要趋于内敛和平静。
适度保暖,关键部位要特别注意。
早睡以顺应自然规律,储存精气。
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您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秋季!祝您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