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将至,这些养生要点要牢记!
作者:佚名|分类:季节养生|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7-28
随着夏日的尾声渐近,我们迎来了2025年这个乙巳蛇年的夏日终章。7月22日,我们进入了三伏天的“中伏”,而8月7日,立秋的脚步也悄然而至。这一年,立秋恰好出现在末伏之前,形成了所谓的“秋包伏”格局。老话有云:“秋包伏热死牛”,意味着即便立秋之后,那股被称为“秋老虎”的热浪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在这个时节,民间有着“啃秋”的传统习俗。在面对“秋老虎”的余威时,人们往往会适量食用一些秋季的水果,如西瓜,以达到清热润燥、补充水分的功效。这正是古人顺应自然节律,调养身心的智慧所在。

同时,受到“秋老虎”的影响,气候变得干燥炎热,古人便创造了秋梨膏这一养生佳品。它通过将秋梨等既可食用又具药性的材料精心熬制而成,具有很好的清热润燥、滋阴润肺的作用,是立秋时节养生的上选。
随着立秋的到来,气候逐渐凉爽起来,普通人应该如何在饮食、穿着和心态上做出调整呢?古语有云:“立秋忌三,无祸平安”,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要避免盲目地贴秋膘。立秋之后,早晚的凉意使得体弱多病的老人和孩子容易“受寒”感冒,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传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节制地大补鸡鸭鱼肉或海鲜等食物。
中医理论认为,秋季的养生应当适度进补,《素问》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长期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还可能引发内脏疾病。因此,饮食上应注重荤素搭配、品种多样化。

其次,要避免过度秋冻。虽然“春捂秋冻”的说法广为流传,但并非人人适用。比如患有“风湿骨病”的老人和儿童,立秋之后早晚外出时应该穿上长衣长裤,不应像成年人那样还穿着短袖短裤。毕竟每个人的抵抗力不同,养生之道应当根据个人情况灵活调整。

再者,要避免悲秋伤怀的情绪。在五行中,秋季属于金,对应人体脏腑则是“肺”,人们容易因为家庭、工作等变化而感到沮丧。然而,秋季也是“秋高气爽”的美好时节,金黄的树叶和如画的风景都值得我们去欣赏。
不妨在重阳节时登上高山,眺望远方,享受秋日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灵气,舒展身心,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这样肺气才不容易受损。正如古人所说:“心平气和,百病不生”。
在这个立秋来临之际,让我们遵循古人的养生智慧,记住“立秋忌三,无祸平安”的谆谆教诲。通过适度的调整和合理的养生方法,让我们一起迎接秋季的美好时光。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