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生警示:这些“伪粗粮”危害堪比白糖
作者:佚名|分类:人群养生|浏览:87|发布时间:2025-08-16
近年来,“养生保健”的概念深入人心,许多人为了追求健康而选择食用各种所谓的“粗粮食品”。然而,近日武汉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在急诊室中遇到了许多患者,他们每天都在坚持吃“粗粮”,但血糖却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升高。面对这种情况,于康教授指出:市面上76%的所谓“粗粮”其实是升糖炸弹,长期食用会加速胰岛素抵抗,比白米饭更加危险。
那么,哪些食物被列为伪粗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正在摧毁我们健康的5类食品:
1. 糯性谷物粥
这类粥包括大黄米、糯小米和黑糯米。它们的支链淀粉含量超过80%,结构松散,消化速度极快,血糖升高速度远超白米粥。一个真实的案例显示,一位糖尿病患者在连续喝了三个月的小黄米粥后,空腹血糖从6.1上升到了9.8。
建议:燕麦粒(GI 42)或荞麦(GI 54)是更好的选择;煮粥时不要加糖,并且可以搭配牛奶来延缓升糖速度。
2. 即食杂粮粉和水果麦片
这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被磨成粉末状,其血糖生成指数(GI)值会大幅上升。例如红豆粉的GI值从原来的正常水平飙升至2372;而薏米粉的GI值甚至超过了白砂糖。
真相揭露:某热销水果麦片含糖量高达每100克32克,相当于三倍可乐的含糖量;同时玉米片的GI指数也达到了84。
自救方案:选择整粒燕麦冷泡隔夜食用,并加入奇亚籽来延缓糖分吸收。
3. 假全麦面包
在超市货架上,90%以上的所谓“全麦”面包实际上是假货。它们的配料表通常会将小麦粉放在首位,然后添加焦糖色素等成分;膳食纤维含量仅为每100克2.1克(国标要求至少6克)。
数据表明:在近年来的抽检中,78%的产品实际GI值超过了70(白米饭的GI值为83)。
辨别方法:真正的全麦面包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配料表首位必须是“全麦粉”,且其占比至少达到50%,口感粗糙带麸皮。
4. 油炸果蔬脆片
这类产品虽然打着“非油炸”的旗号,但实际上采用了真空油炸技术,脂肪含量往往超过25%。比如某品牌的南瓜脆片热量高达每100克598大卡(相当于3碗米饭),并且其中还含有反式脂肪酸等有害成分。

替代方案:使用家用风干机在60摄氏度低温下烘烤,或者选择仅由蔬菜和水组成的冻干产品作为健康替代品。
5. 糯性主食(如汤圆、年糕、粽子)
这类食品中的糯米支链淀粉GI值高达98!曾有杭州的糖尿病患者因为食用了12个汤圆而导致血糖飙升至22,最终经过6小时抢救才恢复。
专家建议:选择咸馅优于甜馅,并且搭配大量绿叶蔬菜;同时在运动后的一个小时内食用这些食品以帮助消耗多余的糖分。
协和专家防坑指南
于康教授提供了一个简单的“三看一测”方法来辨别真正的全谷物产品:
- 查看配料表:确保首位是全谷物(如全麦、燕麦),且添加糖排名低于第5位。
- 检查纤维含量:每100克至少含有6克膳食纤维,蛋白质含量高于12克更佳。
- 寻找认证标志:认准“100%全谷物”印章或德国TUV低GI认证。
- 实际测试:撕开面包检查是否含有麸皮颗粒;燕麦煮后膨胀率至少达到3倍以上(速溶燕麦无效)。
科学替代方案:控糖早餐这样吃
对于希望控制血糖的朋友们来说,这里有几款简单又健康的“控糖”早餐食谱:
- 三色藜麦杯:熟藜麦+无糖酸奶+蓝莓(GI 35)。
- 黑麦卷饼:用黑麦粉和鸡蛋制作,搭配生菜,并在和面时加入5克洋车前子壳粉以增加纤维含量。
- 奇亚籽布丁:15克奇亚籽+200毫升杏仁奶+肉桂粉。
特别提醒:这四类人不宜盲目食用粗粮!
胃溃疡患者、肾病患者、贫血人群以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都不宜跟风吃粗粮。于康教授强调,正确的控糖方式是“整粒吃,少加工”,烹饪方法越简单越好(如隔夜冷泡、短时蒸煮)。记住,“321法则”——3分粗粮+2分蛋白质+1分绿叶菜,主食放在最后食用。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