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老中医建议夏季,一定要多补"津液",而不是只喝水!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7-19

资深中医建议:夏天应注重“濡润”,而不仅仅是喝水。

夏日酷热难耐,人们常常汗流浃背,手中不离水杯。然而,在中医看来,仅仅依靠饮水远远不够!夏季的养生之道在于补充“濡润”(即津液),这不仅关乎于喝多少水,更涉及身体内部的平衡与健康状态。

老中医建议夏季,一定要多补"津液",而不是只喝水!

什么是“濡润”,它不仅仅是你认为的那一杯水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濡润”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血液、体液和汗液等。这些物质共同作用于脏腑滋养筋骨,并调节身体的多种机能,保持体内环境稳定和谐。随着夏季气温升高,人们大量出汗导致“濡润”消耗加快,若不能及时补充,则会引发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及便秘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许多老年人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感到口渴时只需喝水即可解决所有问题。实际上,单纯补水可能只会让人感觉越来越渴!这是因为大量的汗液不仅带走水分,还会流失电解质和营养物质。你拼命地喝水,却使体内电解质更加稀释,身体机能反而会变得愈发脆弱。

传统中医的智慧:夏季养生重在“濡润”

根据中医理论,“濡润”的生成依赖于脾胃对食物精微成分的有效吸收和转化。因此,脾胃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能否获得充足的“濡润”。如果脾胃机能不佳,即便摄入大量水分也无法转化为有效的滋养物质。

夏季饮食应遵循清淡、养阴以及调理脾胃的原则。绿豆汤、薏米粥和莲子汤等传统食疗方案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经验,远比现代的饮料更为温和有效且利于健康。

“濡润”不足的症状,老年人需引起重视

当人体出现“濡润”缺乏时,会通过各种方式发出信号:

  • 口干舌燥、口腔黏腻感强烈;
  • 皮肤干燥脱皮且伴有瘙痒;
  • 排便困难、大便干结不易排出;
  • 尿色深黄;
  • 易疲劳,精神状态不佳。

许多老年人忽视这些信号,认为这是年龄增长的自然现象。然而,这可能是“濡润”不足发出的重要警示。若不加以关注和调整,可能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等。

补充“濡润”的饮食妙招,远不止于喝水那么简单

  1. 饮用适宜的水:
  • 早晨起床空腹时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唤醒肠胃;
  • 餐后半小时再饮水可以避免稀释胃液影响消化;
  • 睡前1小时适量饮水以防夜间血液浓缩。

冰凉的水虽能一时解渴,但长期饮用会伤害脾胃功能。因此,即使天气炎热也应坚持饮用温开水。

  • 食疗养生:
    • 绿豆、莲子、百合和银耳等食材具有清热解毒及滋阴生津的作用;
    • 西瓜、梨以及苦瓜等时令水果蔬菜水分含量高,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
    • 薄荷、菊花和金银花等草本植物泡水饮用既能消暑又能养生。
  • 调理脾胃:
    • 薏米莲子粥、山药粥以及百合粥等传统粥品,既可补充水分又有利于脾胃调节。这些食材性质温和适合长期食用;
    • 大鱼大肉虽美味却难以消化,过多摄入反而会造成身体负担。

    抓住补“濡润”的关键时期:

    • 清晨起床后:经过一夜休息,人体处于轻微脱水状态。此时补充“濡润”效果最佳;
    • 运动前后:运动会加速体液消耗,在运动前中后期适当补水有助于维持体力;
    • 午后时分:中医认为午后阳气渐弱阴气渐长,此阶段补充“濡润”有助于阴阳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晚上睡前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增加夜间起夜次数影响睡眠质量。老年人尤需注意这一点,毕竟频繁起夜不仅会令膀胱不适还可能加重腰腿负担。

    实用的夏季自制“濡润饮”:

    • 冰糖雪梨饮:切碎的梨加入适量冰糖炖煮,清热生津化痰止咳;
    • 金银花菊花茶: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和消暑除烦功效。夏季常饮可有效预防中暑。
    • 莲子百合汤:将适量的莲子、百合加入少许冰糖熬制成汤,滋阴润肺安神补脾。
    • 绿豆薏米汤:清热解毒健脾祛湿。夏季饮用此饮品效果显著。

    中医养生注重阴阳平衡,“濡润”的生成依赖于脾胃功能,脾胃健康则“濡润”充足。在炎热的夏天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滋阴生津而非仅仅补水。通过合理膳食、作息规律和适度运动等方法来维持体内“濡润”的均衡状态,从而安然度过炎夏。

    健康的定义不仅在于没有疾病,更在于气血旺盛、体液充沛。希望各位老年朋友们能够打破“只喝水”的单一观念,全面掌握补充“濡润”的科学方式,在炎热的夏季保持清爽舒适的生活品质。

    老中医建议夏季,一定要多补"津液",而不是只喝水!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