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老中医养生秘籍:一通二静三守常,真正健康靠自律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9-05
我是林正清医生,今年已经82岁了,行医已有60年。
见过太多人——

30岁时因突发疾病去世的程序员,
40岁时患脑梗塞的企业家,

50岁时被诊断为晚期癌症的养生爱好者。
他们总是问我:“林老,我每天都在服用各种补品、练习八段锦,为什么还会病得这么重?”
“你们开始得太晚了,而且方法也不对。”
养生并不是到了老年才要做的事情,而是在20岁就应该重视的一门‘保命课’。
我师父活到101岁,在临终前叮嘱我说:“正清啊,真正的养生之道并不在于深山老林之中,而是体现在每天的呼吸、饮食和情绪调节上。”
从那以后,我总结出了“一通、二静、三守常”的养生秘诀。
这九个字是我一生行医的心得体会,今天愿意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为更多人指明真正的养生之路。
### 一通:保持气血畅通,百病不生 中医理论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生病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缺乏药物,而是体内的气血堵塞。 1. 经络要通畅——每天“动三处” - 转头运动:每坐一小时后,左右转动头部各十次,上下点头十次。(预防颈椎疾病、头晕和手麻) - 腰部活动:双手搓热后捂住腰部(肾俞穴),来回摩擦五十下。(补肾气,防止夜尿频繁及腰酸背痛) - 活动双脚:睡前用热水泡脚15分钟,水位至少要没过脚踝,加入艾叶效果更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 记住:衰老不是从皱纹开始的,而是从“不动”开始。 2. 胃肠也要保持通畅——饭后“三不要” - 饭后不要立即躺下(防止胃食管反流) - 不要在餐后吃水果(寒凉食物会伤害脾胃) - 吃完饭后不要喝茶(茶水会影响消化) 早餐后喝一杯温开水,胜过十副补药。 ### 二静:保持心灵宁静,抵御疾病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最大问题往往不是感冒发烧,而是内心太乱。焦虑、失眠、抑郁和高血压等问题的根源在于精神不宁。 1. 每天进行三分钟静心练习 - 起床时不要急于下床,在床上躺一会儿,做五次深呼吸,并在心里默念:“今天平安就好。” - 睡前关灯闭眼,回想当天值得感谢的三件事情(比如:孩子打来电话、饭菜味道好、天气不错)。 心静了,肝气不郁结,血压不会升高,睡眠也会更好。 2. 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多倾听自然之声 - 我每天都会花十分钟听鸟鸣声、雨声或流水声。手机关闭时,心灵便能回归平静。 - 信息过多会让人感到焦虑和疲劳,就像中毒一般。 记住: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心无挂碍”。 ### 三守常:保持规律生活才是真正的养生 许多人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走上了极端的道路——要么长时间禁食,要么每天暴走两万步,或者饮食完全素食……结果往往是越养越虚弱。 真正的养生之道在于“守常”——即有规律、简单且不过度的生活方式。 1. 饮食守常:五谷为主,不贪食 - 早餐吃小米粥配鸡蛋和一小把坚果。 - 午餐是一碗饭加上一道荤菜和两道素菜(少油少盐)。 - 晚餐则以清淡为主,并且七分饱。晚上7点以后不再进食。 记住:吃得越简单,活得就越久。 2. 生活作息守常:遵循自然规律 - 保证晚上10:30前睡觉,早上6:00起床。 - 午休时间控制在15至30分钟内(避免过长的午睡影响阳气)。 熬夜一次相当于损失三天寿命;而早睡一天则可补十年寿命。 3. 情绪守常:不争、不怨、不较真 - 遇事时默念:“这件事,十年后还重要吗?” - 被人欺负时想:“他可怜,我不学他。” - 自己吃亏时则会思考:“吃亏是福,债已经偿还。” 心宽一分,则寿命延长。 ### 养生应该从几岁开始? 20岁时就应该注重养生了! - 20岁时忽视养生:30岁时可能会出现亚健康状态,如脱发、失眠和胃病。 - 30岁时如果不改变习惯:40岁时可能面临高血压、结节或乳腺增生的风险。 - 40岁还不醒悟:50岁时发生心梗、脑梗及癌症的可能性会翻倍。 养生不是等生病后才去治疗,而是要在疾病来临前就将其阻挡在外。 ### 最后的三句话,保你一生平安: 1. “早上动一动,中午笑一笑,晚上静一静,百病不近身。” 2. “吃得少一点,睡得早一点,心放宽一点,寿自长一点。” 3. “养生不在补品的多少,在于是否伤害——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和精神放松。” --- 我今年82岁,自己做饭、散步,并且每天练习书法。我的体检报告显示血压为120/80毫米汞柱,血糖正常,骨密度甚至比年轻人还要高。 有人问我:“林老,您怕死吗?” 我说: “不怕。 因为我每一天都在认真地活出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不是等到生病了才想起养生。” 希望大家明白: 养生不是富人的特权,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属; 而是从今天开始对自己的承诺—— 我要好好活着! 从一碗温热的粥开始,从一次深呼吸做起,从放下手机、早点睡觉开始。 你养的不只是身体,更是每一天能否醒来、是否能微笑和行走自如的能力。 这,才是真正的健康。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