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季节养生

春捂是传统养生智慧,指春季气温起伏大,适当保暖可避免受凉致病

作者:佚名|分类:季节养生|浏览:85|发布时间:2025-07-26

春捂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智慧,指在春季气温起伏较大时,适当保暖可以避免受凉致病。需要重点保护的四个部位分别是背部、腹部(肚脐)、下肢(脚部、脚踝)和关节(膝盖、手腕)。

**一、需重点保暖的4个部位**

春捂是传统养生智慧,指春季气温起伏大,适当保暖可避免受凉致病

1. **背部**:督脉所在,阳气汇集处,受寒易引发感冒、肩颈僵痛。防护建议:外出穿防风背心或披肩,避免直接吹风。

春捂是传统养生智慧,指春季气温起伏大,适当保暖可避免受凉致病

2. **腹部(肚脐)**:脾胃所在,肚脐(神阙穴)皮肤薄,受凉易致腹痛、消化不良。防护建议:选择高腰裤/裙,睡眠时盖好腹部,体寒者可贴暖脐贴。

3. **下肢(脚部、脚踝)**:“寒从脚起”,下肢血液循环差,受寒易引发全身冷感、经期不适。防护建议:穿纯棉袜、包踝鞋,睡前泡脚(水温40℃左右,15分钟)。

4. **关节(膝盖、手腕)**:关节脂肪层薄,春寒易致气血不畅,诱发旧患疼痛。防护建议:避免过早穿破洞裤/短裙,户外活动戴护膝,空调房备薄毯护膝。

**二、科学“春捂”原则**

- **灵活调整**:昼夜温差>8℃时需捂,气温稳定在15℃以上可逐步减衣。- **分层穿衣**:采用洋葱式穿搭(内透气+中保暖+外防风),方便应对温度变化。- **特殊人群**:儿童代谢快可“上薄下厚”,老人重点护腰腹,过敏体质者减少裸露防花粉接触。

**三、误区提醒**

- **忌过度捂汗**:过度穿戴致出汗反易受凉,内层建议选吸湿速干面料。- **动态保暖**:久坐时加外套,活动出汗后及时擦干,勿骤然脱衣。

春捂本质是顺应自然规律,通过适度保暖帮助身体适应季节过渡,结合适量户外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更能提升阳气,增强抵抗力。

春捂是传统养生智慧,指春季气温起伏大,适当保暖可避免受凉致病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