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是民间传统的养生智慧,指春季气温回升时不宜过早脱掉厚衣,应适当捂住身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7-26
"春捂"是一种古老的健康理念,强调在春季气温渐暖时不宜过早脱去厚重衣物,应适当保护身体,以防寒潮侵袭引发疾病。依据中医学理论,在春天,人体的阳气开始上升,此时若保暖不足,风寒容易入侵。以下四个关键部位尤其需要注意:
-
头颈部:守护阳气,防止风寒进入
- 原因:头部被称为“诸阳之会”,颈部有多个重要穴位,是风邪进入身体的门户。受凉可能引发头痛、感冒和肩颈僵硬。
-
腰腹部:保护脾胃,预防寒湿内生
- 原因:腹部有神阙穴(肚脐),腰部为肾之所在。此区域受凉可能导致腹痛、腹泻、女性经期不适或腰酸背痛。
-
背部:保护阳气运行的主干线
- 原因:背部有膀胱经和督脉,是人体阳气流动的重要通道。寒气侵袭可能导致抵抗力下降。
-
脚踝与足部:预防关节受寒
- 原因:脚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相对较弱,且踝关节脂肪层薄,易受寒冷影响导致关节疼痛、感冒或宫寒。
春捂的注意事项
-
灵活调整衣物: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并且昼夜温差小于8℃时,可以逐渐减少衣物。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
-
采用层叠穿衣法:以“洋葱式穿法”为原则,方便根据温度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
-
特别关注易受寒人群:儿童因代谢快需注意出汗后及时擦干;老年人则要着重保护腰背部和膝盖关节。
-
适度运动: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太极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寒冷的耐受力。
春捂并非简单的多穿衣物,而是通过合理保暖关键部位,维持体温稳定,帮助人体适应季节变化,为全年健康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科学地实施“春捂”策略,可以有效预防感冒、关节疼痛等问题的发生,促进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