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医生建议老年人:四大易中暑行为需尽快避免
作者:佚名|分类:人群养生|浏览:90|发布时间:2025-07-31
夏季高温,医生建议老年人:宁可多休息,也别做4件易中暑的事
“最近我听说夏天老年人容易中暑,是真的吗?”一位年约六十的老人说道,他朋友早晨习惯性地进行晨跑时突然感到头昏眼花,甚至有些站不稳。
为了了解原因,老人去医院咨询医生,医生告诉他,夏季高温时,尤其是在早晨进行剧烈运动,容易导致中暑,特别是老年人群体。
医生特别警告,老年人在酷热天气里,某些看似无害的行为,如晨练、一次性大量饮水、不开空调省电等,可能会增加中暑的风险。
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特别是高温天气的持续,老年人因生理机能的变化,比年轻人更容易遭遇中暑的困扰。
中暑不仅仅是剧烈高温下的突然事件,它是人体长时间受到高温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理反应。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调节和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威胁生命。医生特别指出,夏季高温,老年人应特别注意避免以下四种常见却容易引发中暑的行为。

晨练在许多老年人中非常普遍,早晨空气清新,是许多老年人选择锻炼的时间段。
然而,医生提醒,早晨的高温和湿度,特别是从早上5:00到8:00之间,温度和湿度往往会快速升高,老年人进行剧烈运动时,容易引起体温过高,导致中暑。
研究表明,老年人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体温过快上升时,往往无法及时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容易引发热射病或中暑症状。
在高温天气中,老年人应避免在清晨过早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最好选择傍晚或晚上的时间段进行运动,避免直接在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的锻炼。
即使在气温较低的早晨,也应控制运动强度,确保身体不会过度疲劳,以避免造成身体负担。
另外,许多老年人喜欢通过不开空调来省电,以为这样既节省能源又能保持身体的适应力。然而,医生提醒,这种行为在夏季高温天气中是非常危险的。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群体,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相较年轻人较弱,如果长时间待在没有空调或通风不畅的环境中,极容易导致中暑。
尤其在高温天气里,室内温度往往会因为没有空调或风扇的调节而迅速升高,老年人的身体难以适应过高的环境温度,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虚脱等中暑症状。
虽然空调的使用会增加一定的电费支出,但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尤其是在白天高温时段,能够有效降低中暑的风险。
医生建议,老年人在夏季应尽量在空调房间内待着,保持室内温度在24℃到28℃之间,确保空气流通,避免体温失衡。
夏季高温时,老年人有时会忽略水分的补充,尤其是一次性大量饮水的行为。虽然水是维持身体功能的基本需求,老年人容易出现脱水症状,而大量一次性饮水的做法反而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心脏病、肾脏病的老年人来说,过量饮水可能引发心脏负担加重、肾脏水肿等问题。正常情况下,老年人应保持每小时少量、多次的饮水习惯,而不是一次性大量饮水。
医生建议,在夏季,老年人应注意分时段、少量多次地补充水分,尤其在高温天气里,更应在活动后适量补水,防止因大量水分积聚在体内引起不适。
更重要的是,饮水应以温水为主,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饮品,以免刺激肠胃,引起不适。
烈日下的短时外出是很多老年人忽视的一个问题。许多人认为外出短短几分钟没什么关系,但其实,在夏季的高温天气下,即便是短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也可能导致体温迅速升高,引发中暑。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的散热功能较差,在烈日下待一会儿,体温很容易迅速升高,导致中暑。医生提醒,尽量避免在烈日下外出,尤其是在中午时段,太阳最为强烈的时刻。
如果必须外出,应尽量选择阴凉的地方,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穿着透气的衣物,并适当涂抹防晒霜,确保能有效避免阳光直射。此外,外出时应携带水瓶,随时补充水分,避免过度暴晒导致脱水。
老年人在夏季高温天气中,确实需要格外小心,避免一些常见但容易导致中暑的行为。晨练不应选择高温时段,避免剧烈运动;
开空调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减少高温的影响;合理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补水;尽量避免在烈日下短时间外出,保护自己免受阳光直射。
通过这些简单的措施,老年人能够有效减少中暑的风险,保持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