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仲景夏季养生化脂通脉汤
作者:佚名|分类:人群养生|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9-13
(一)张仲景夏季养生化脂通脉汤
感觉头昏沉如裹、胸闷如压石,舌苔厚腻像涂油?老中医怒斥:张仲景的“化脂通脉饮”,服后血脂迅速恢复正常!
我是周医生,在中药领域工作了30年。每到夏天,我的诊室就像变成了油腻河区。有人进来时揉着头说:“周大夫,我整天感到头部沉重,像是被湿布包裹。” 也有人拍着胸膛表示:“我胸口发闷,饭后尤其严重,感觉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上面!” 更有患者苦恼地说:“体检报告上的甘油三酯已经升到4.8了,医生说再高就要吃药治疗了!” 检查舌头时发现舌胖大且苔白厚腻,就像铺了一层油脂。脉诊显示滑而濡,像泥鳅游水一样难以捉摸! 我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代谢减慢的问题,而是“痰湿内蕴,脾失健运”。 张仲景早有治疗方案——他提出的刮油通脉方能救人命! 从中医角度来看,高血脂属于“痰浊”或“脂膏”的范畴,其根源在于“脾不运化”,导致湿气聚集成痰,进而堵塞血脉。夏天是生“油”的季节,暑湿当令时人们往往贪凉饮冷、暴食肥甘,使脾阳受困,失去正常运化的功能! 加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叠加影响:
冰啤酒+烧烤+熬夜——寒湿困住脾胃,脂肪堆积形成体内“油腻泥潭”;
久坐不动——气机不畅,痰湿无处可去,只能往血管里钻;
情绪压抑——肝郁克脾,脾越虚弱,湿越重,血脂也跟着飙高。
结果是:头重如裹、胸闷腹胀、四肢疲倦、口干腻、大便黏滞、舌苔厚腻…… 这不是“富贵病”,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快救我!我的道路堵塞了,血液变得粘稠,快要流不动了!”
真正有效的高血脂养生汤方:张仲景“苓桂术甘汤”与“泽泻汤”的化裁配方——血脂的刮油通脉汤。

药方:
(茯苓20g|桂枝9g|白术12g|泽泻15g|山楂15g|决明子12g|陈皮9g|生姜3片|大枣5枚|煮30分钟)
此方源于《金匮要略》中的“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以及“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章节。专治因痰湿中阻导致的清阳不升、头昏胸闷等症状,具有健脾化湿和温阳利水的功效。对于司机、办公室族、发福人群及体检血脂偏高者来说,喝一碗就能感到“头脑清爽”。
茯苓+白术——健脾祛湿,就像给脾胃清除了垃圾;
桂枝——温通阳气,有助于化湿;
泽泻——利水渗湿,专门清除血管内的油脂膜;
山楂+决明子——消脂化滞,促进肠道通畅降低血脂;
陈皮——理气化痰,防止“湿聚成块”。每周饮用三次,脾脏被唤醒后,湿气得以化解,痰也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头脑不再沉重、胸闷消失、舌苔变干净,血脂下降,仿佛给血管洗了个澡。
我的患者李先生,45岁,是程序员,天天靠外卖和可乐维生,再加上熬夜的习惯,体检时甘油三酯达到5.2:“周医生,我整天感觉昏沉,舌头上的舌苔厚得像涂了层油,医生说再高就要吃他汀药了!” 我让他连续喝这汤8剂,第九天时,李先生笑开了颜:“我现在头脑清醒多了!血脂降到了2.6,连老婆都说我的眼神亮了许多,家里的猫也愿意趴在我腿上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行为请避免:
对于舌红少苔、口干咽燥者不应服用此方——这是阴虚火旺的症状,喝这种汤会加重症状;
尿频多且夜尿频繁的人不宜增加泽泻用量——过度利水会导致体内阴液受损;
消化道溃疡或胃酸过多患者应减少山楂的使用量——过量可能导致对胃黏膜的刺激。
切勿擅自停用降脂药物——本方仅为辅助调理,需在医生指导下监测病情,不可替代其他治疗手段!
记住:真正有效的降脂方法不是靠饥饿疗法,而是通过健脾化湿。张仲景曾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调理脾胃功能,使体内湿气排出,痰消散后自然会感到头脑清爽、胸宽脉通、血脂稳定,无需再天天抱怨“又头昏了?又胸闷了?又血脂超标?”。
我常说:“懂得煲汤的人,才是血管里的‘清道夫’!” 这个夏天,请别让身体泡在油腻中。用灶台作为调理台,一锅仲景化脂汤,帮助排出湿气和化解痰浊,喝出清爽的头脑与畅通的血脉。
周医生 于辰时三刻,在药汤沸腾声中窗台上原本潮湿的抹布也似乎变干了。
(责任编辑:佚名)